唐朝。
曲辕犁是唐代一项划时代的发明,一直沿用到近代,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变。
(资料图片)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由于设计精巧,尤其适合江南地区田地面积较小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这种农具的出现,使精耕细作变得可能,唐代农民可以从田地中获得更多的粮食收获。也正是从曲辕犁的发明开始,江南牛耕得以普及。
曲辕犁出现的主要特点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掉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
曲辕犁是唐朝的。
曲辕犁是唐代一项划时代的发明,一直沿用到近代,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变。曲辕犁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由于设计精巧,尤其适合江南地区田地面积较小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这种农具的出现,使精耕细作变得可能,唐代农民可以从田地中获得更多的粮食收获。也正是从曲辕犁的发明开始,江南牛耕得以普及。
曲辕犁的结构特点
早期的犁主要由犁梢(操控用)、直辕(牵引用)、犁底(安装犁铲用)、犁铲(破土用)、犁箭(确定耕深用)等部件组成,到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并且沿用到清代。
据《全唐文》卷八百一记载,曲辕犁在构造上不仅由直辕形式变成了曲辕形式,而且增加了犁壁、犁评、犁盘。其中,曲辕形式改变了耕作者的用力方式,更省力;犁壁位于犁铲上方,可用于翻土;犁评位于犁箭上方,通过调整犁箭高度来调整耕田的深度;犁盘位于犁最前端,用于拉接牛轭,便于牛转身,可省畜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