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商业资讯 >正文
近期孩子发烧咳嗽喘,警惕RSV

2023-05-19 07:14:29     来源 : 锦观新闻

近期,全国多地门诊、急诊或是感染科、呼吸科病房,都接诊了许多发热、咳嗽、喘息的儿童,检查下来发现既不是新冠病毒感染,也不是流感病毒感染,而是RSV在“从中作梗”。据媒体报道,上海不少医院收治的感染RSV的患儿比例已经超过新冠和流感,其中一半出现喘息症状。


(资料图片)

那么, RSV到底是什么?怎么传播?哪些是重点感染人群?如何预防? 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和儿童重症医学科的专家进行解答。

问:RSV是什么?

答:RSV病毒全名叫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全球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原因。

据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估计,RSV每年造成33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其中超过300万例住院,甚至超过10万例患儿死亡。在2013-2018年期间,上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痰液病原调查中,34192例住院患儿,RSV占比11.78%,约占整个病毒检出阳性患儿49.65%,其中2岁以下儿占比85%,对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中,早产、合并心血管和肺部基础疾病是发生RSV重症感染的高危因素。

问:RSV病毒怎么传播?

答:RSV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2-8天,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都可传播病毒。在传播途径方面,一是 接触传播 ,如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到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二是 飞沫传播 ,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问: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答:儿童早期RSV感染大都局限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家长主观上感受就是像拉风箱一样,往往伴有发热。

RSV感染患儿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婴儿及2岁以下儿童,出现咳嗽、喘息,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喂养困难、精神萎靡等。查体可以发现呼吸做功增加的体征(鼻扇、三凹征等)。

若患儿出现发热持续3天以上、咳嗽喘息明显,甚至有鼻翼煽动、呼吸急促、呻吟、呼吸时胸部凹陷,或有精神不好、烦躁不安、喂养困难或脱水等症状,家长须及时送孩子就医。

问:RSV感染有哪些危害?

答:除了呼吸系统疾病, RSV感染可导致其他系统病变 。出现心肌损伤、右心功能不全、间质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中枢呼吸暂停、癫痫、RSV脑病、RSV脑炎、RSV脑膜炎等。另外,极少数病例可出现低体温、皮疹、血小板减少和结膜炎等。

问:哪些人群是RSV感染高风险人群?

答: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 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有10类人一旦感染,就容易成为重症:

6月龄以下的婴儿,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婴儿;

入住托儿所的婴儿;

存在基础肺病的婴儿和儿童,如支气管或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和儿童;

暴露于二手烟的婴儿;

持续性哮喘患者;

心肺疾病成年患者;

在养老院中的老年人;

患慢性肺病的老年人。

上述人群,应格外注重疾病预防,在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后,应密切监测症状情况,必要时应及时送医。

问:如何预防和治疗?

答:要提醒家长的是:目前, RSV尚无获批可用于临床的抗病毒特效药,治疗主要是以缓解症状为目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是最重要的。

1 家庭预防

加强对RSV感染及防治方面的宣教;

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

在RSV流行季节,限制高风险婴儿(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缺陷等)到人员密集地;

在任何场所均应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尤其是高风险婴儿在暴露于有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年长儿童时;

家人外出回家后做好个人清洁后再抱宝宝,且尽量不要直接亲吻宝宝的口鼻,避免造成感染;

咳嗽或打喷嚏掩住口鼻,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

定期清洁宝宝的玩具、衣物、餐具定时的做好清洁,并进行消毒,如酒精喷洒,紫外线照射,高温消毒等。

2 外出预防

对于易感人群的预防,要注意勤洗手,避免不洁净的手触摸眼、口、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佩戴口罩,减少出入人员密集场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曹宇阳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 图据 网络

标签:

热门推荐

精彩放送

X 关闭